欢迎访问开云kaiyun登录网页

专注于填料、曝气器的生产销售

厂家直销,型号参数齐全,价格实惠。

全国咨询热线

13861513465

产品展示

新闻中心

填料

饶平“一村一策”巧治污水:省钱又提“颜值”!

作者:开云kaiyun登录网页 发布时间:2025-04-15 20:16:51
  

  “以前村里污水都直排到村边的沟渠里,对旁边的环境造成很大影响。自从安装了污水处理设备,厨房、厕所的污水得以集中处理,环境变得整洁了,苍蝇、蚊虫也明显少了。”

  说起村里新建的污水处理设备带来的变化,潮州市饶平县联饶镇山门村村民蔡晓强赞不绝口。

  2024年以来,饶平县坚持把做好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治理作为纵深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供排水一体化运营改革,因地制宜形成“多、快、好、省”的工作思路,走出一条“节省投资、提升风貌”的农村污水治理新路径。2024年,饶平县222个村提前完成污水治理任务,相关改革经验入选全省10个基层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民生领域改革”典型案例。

  在饶平县大埕镇上东村,池塘水体清澈见底,成群的鱼儿悠然游弋,成片的美人蕉在生态浮床上茁壮成长。几位村民在生态塘边的取水口汲水,准备用于农田灌溉和蔬菜地的浇灌。曾经泛着异味、漂浮杂质的污水,如今已蜕变为达到灌溉标准的活水。

  2024年,上东村全面启动农村污水治理项目,针对村内人口密集、房屋紧凑、巷道狭窄等实际情况,该村摒弃传统集中式处理方案,因地制宜将村内原有排水管渠及闲置臭水塘利用起来。“我们通过将原有的明沟改为暗渠,对闲置水塘进行改造,形成生态塘或生态养鱼塘,构建形成污水生态消纳系统。”生态环境部华南环境科学研究所华科三部主任林伟仲介绍,他们先对池塘进行清淤,随后根据不同池塘的情况,或引入睡莲、美人蕉等多种具有净化水质功能的水生植物,或放置能吃藻类的鲢鱼、鳙鱼等鱼类,从而有效降解水中过多的氮磷等资源,防止池塘发生水华现象。同时,利用太阳能光伏板发电,带动太阳能曝气机运作,提高水中的溶解氧,防止水体黑臭。

  上东村每天约产生污水量160吨,据介绍村周边还有16个这样的生态塘,南片区的生活垃圾污水集中收集后,经过多个生态浮床池塘和生态塘处理,池塘水量蒸发及农业利用约每天60吨,排向终端人工湿地每天约100吨,经湿地处理达标后排放。

  “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项目的实施,不仅有效解决污水污染环境问题,改善周边水体水质,还提升村民居住环境,实现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协同显现。”林伟仲表示。

  农村情况千差万别,污水治理方式必须从每个村庄特点出发。在选址模式上,饶平多方征集意见,结合村庄实际,精准制定“一村一策”,确保治理模式、处理终端选址符合农村实际。

  上东村村民以出海捕鱼谋生为主,人均污水产生量相对较少,该村以“分片治理+多级利用”为总体治理思路,根据排水流向,对村庄进行分片区治理。针对节假日水量激增问题,上东村在南北片区末端分别配置集中式处理设施,形成“生态消纳为主、工程处理为底”的分级处理模式,有效应对负荷波动。上东村人工湿地内,美人蕉叶繁枝茂,该村村民陈先生说:“以前这里是一个臭水渠,恶臭味老远就能闻到,改造成湿地后环境很好,成了村民遛弯的好地方。”

  与上东村不同,联饶镇山门村人口相对较少,常住人口约1600人,分别聚集在东、西两个片区,且村内住户均自建化粪池,并建成一座村级污水处理站,设计处理规模每天50吨。

  根据这些特点,山门村以“分区治理+优化终端布局”为总体治理思路,东片区利用原有“AAO+人工湿地处理设施”,西片区新建“水解酸化+人工湿地”的微动力处理设施,既提升处理效率,同时实现资源集约利用。

  “生活垃圾污水进入格栅池后,会截留大部分的漂浮物,随后再进入调节池进行厌氧处理、水解酸化处理,再进入人工湿地系统。通过填料与植物相结合的方式,有效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及氮磷等污染物,调节水质水量,确保污水达标排放。”林伟仲介绍,西片区非流动人口仅700人左右,建设的微动力处理设施虽说是“微动力”,但由于该设施以生态技术为主,解决能力能达到每天40吨,比起传统动力工艺更便捷高效。

  自2024年以来,为节省投入,饶平县优先采用资源化、明沟暗渠化等经济模式,充分的利用原有池塘,巧妙将部分人口近万的大村“化繁为简”实施资源化利用。同时,通过大部分采用资源化利用的解决方法,运行技术方面的要求低,采用无动力或微动力,节省运行费用。

  林伟仲和记者说:“今年饶平县的污水治理亮点很多,在农村污水治理的整体技术路线上,该县针对各村特点因地制宜采用纳厂、资源化利用、建设设施三种治理模式。在污水收集方面,以暗渠化为主,降低管道埋深,减少路面开挖,进而减少成本,在污水处理的分片区治理模式上,优先选择资源化利用,把污水、废水变成可利用水源。”

  谈起减少相关成本一事,林伟仲更是如数家珍。山门村采用明沟暗渠化改造等措施节约管网投资40%,重新规划原有50吨/日处理设施的纳污范围,设备利用率极大的提升,将传统动力工艺改为微动力人工湿地,设施建设成本降低40%,运维费用年减少70%。上东村则新建管道1.9公里,明沟暗渠化6.4公里,改造9个生态塘,7个水生植物塘,新建1座30吨/日的处理设施,1座100吨/日的处理设施。2座污水处理设备和16座生态塘的年运维费用相较于一体化设施节省75%。

  上东村、山门村,是饶平县全方面开展农村污水治理项目的缩影。2024年10月,该县提前完成222个村污水治理任务。年底,提前启动2025年275个村污水治理任务,目前已完成66个村的治理,剩余争取4月底基本完成,饶平县相关负责人表示。

  此外,饶平县还出台《饶平县农村里的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运维工作方案(试行)》,实现“建设—运营”的有效衔接,每年,由县级统筹运维资金500万元,采用兜底加激励模式,落实运维管理到位。

  从“黑脏臭”到“清净美”,饶平县以“水”为笔,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助推经济社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一幅“美”不胜收的宜居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