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料
厚植“海绵”底色 “点亮”宜居家园——吉林四平积极探索东北高寒地区老工业基地海绵城市建设示范经验模式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这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的内容之一,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水乃万物之源,“人水和谐”便成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前提。然而,随着我们国家过去几十年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市内涝、水环境污染、水资源短缺等问题日渐凸显,人水矛盾一天比一天突出。如何有效解决这些“水问题”?既能有效缓解城市一系列水问题、提升雨水资源涵养能力和综合利用水平,又能增强城市韧性的水弹性城市建设理念,无疑是促进城市人水和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对于城市水污染问题突出、年平均降水只有650毫米的资源型缺水城市——吉林四平而言,海绵城市建设更是迫在眉睫。
问题导向,迎难而上。为有效解决四平存在的“水问题”,四平市委、市政府格外的重视水弹性城市建设工作,尤其是成为“十四五”全国首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以来,始终遵循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制定“全面补齐排水设施短板,全方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的示范期总体目标,从水弹性城市建设全过程、全生命周期出发,创新探索适合东北地区的低成本、低能耗、低维护特点的“三低”海绵技术,全力打造生态、安全、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形成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东北高寒地区老工业基地海绵城市建设示范经验模式,为四平争创又一张特色名片。
示范建设,制度先行。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多领域、多专业、多部门,要想顺利推进,机制体制的保障至关重要。四平市委、市政府对此格外的重视,为顺利推进水弹性城市建设,积极完善相关工作组织保障和制度,建立了一套长效机制,不仅有效保障了海绵项目的建设品质,还提升了城市建设运营管理水平。
一是工作组织方面,强化组织领导,成立由书记和市长任双组长的水弹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小组办公室,分管副市长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协调工作,同时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成立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在规划管控、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质量监管、竣工验收等环节落实海绵城市建设要求。明确责任分工,在四平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建议中明确发改、财政、水利、生态环境、城管、气象、宣传等部门以及两区在水弹性城市建设工作中的主要职责,并要求各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形成齐抓共管、全方面推进的工作氛围。
二是制度建设方面,积极推动地方立法,2022年年初将四平市水弹性城市建设管理条例纳入年度立法计划,目前已批准公布并正式施行。科学建立严格的规建管流程,2016年编制完成四平市水弹性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20年编制完成四平市辽河流域条子河段生态综合整治专项规划,发布四平市水弹性城市规划管理规定、四平市水弹性城市建设项目方案审查、施工图审查和专项验收的办事流程,形成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维全过程闭环管理体系。
三是区域标准方面,为规范当地水弹性城市建设项目,在规划、设计、施工方面出台了四平市水弹性城市建设技术导则,在竣工验收方面出台了四平市海绵设施专项验收要点指南,在运营、维护、管理方面出台了四平市海绵设施维护管理指南。同时,四平还热情参加国家相关团体标准的制定,参编的雨水生物滞留设施作业规程已经正式发布。
四是绩效考核方面,2021年9月,制定发布四平市水弹性城市建设考核办法,并与市委督查考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沟通,计划将其纳入年度市委督查考评体系。
五是保障机制方面,建立水弹性城市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以及示范城市创建工作进展、项目日常巡查和信息报送制度,保障海绵示范城市建设任务按时按质按量有序完成。在项目建设进度方面,简化改造类项目审批流程,缩短报建时间,对海绵改造项目开工前审批手续实行联审联批制度;在资金使用效率方面,将排水防涝、黑臭水体治理、老旧小区改造等中央资金和辽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等专项资金打捆使用,实现“一钱多用”综合效益,同时发布四平市水弹性城市建设示范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并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设立水弹性城市建设示范补助资金监管专户,确保专款专用。
六是培训宣传方面,邀请国内、省内水弹性城市建设领域的专家,组成四平海绵城市建设专家库,对海绵城市建设重点工程进行把脉问诊。多次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且覆盖管理、设计、施工、监理等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弹性城市建设技术培养和训练会,以提高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国家最新的水弹性城市建设标准和规范。通过展板布置和当地媒体宣传,广泛普及水弹性城市建设理念和实施成效,最大限度争取公众对水弹性城市建设、改造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七是促进水弹性城市产业化方面,制定发布了四平市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关于全力发展海绵城市建设产业的实施建议,引进高水平建材厂商,探索强度达标、资源节约、适应北方寒冷地区的透水铺装产品。创新采用装配式透水基层,做到质量规范、施工便捷。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应用带动了本地产业转型升级,很多中小型混凝土制品商主动提升生产的基本工艺,产品质量和生产能力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科学统筹,理念指引。在推进水弹性城市建设中,不仅需要机制体制的保驾护航,也需要系统的规划设计思路。习指出,保护生态环境,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海绵城市建设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更应如此,需要系统化全域推进。四平坚持“流域协同、城市治理、设施提升、社区管控”的工作思路,构建系统化实施方案,共同谋划流域治理、内涝治理、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源头海绵城市建设五类项目,全力打造生态、安全、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总投资近50亿元。
统筹兼顾,样板先行。为有效解决城市水系统问题,在规定的7大类海绵项目之外,还实施了区域流域生态治理项目4个、再生水利用项目1个、溢流污染治理项目3个以及若干基础性课题研究项目,形成水岸共建、流域同治、净用一体的系统治理格局。分年度有侧重地推进项目建设,第一年打造城市海绵轴线和项目样板,为各类项目提供参照遵循;第二年重点解决城市建设中新出现的急难险重问题,如内涝积水、出行不便、景观环境差、公共服务不足等;第三年注重查漏补缺、集中连片,建成系统化的达标片区。
问题导向,精准发力。一方面,2022年吉林省平均降雨量比常年同期多120%,四平短时强降雨屡创新高,遭遇了2小时139毫米的极端降雨,城市排水系统受到严峻考验,出现40余处新的内涝积水点。经过分析,将这些积水点分为下穿立交、非系统性问题和系统性问题3类,有明确的目的性地采用源头海绵调蓄、清淤疏通、优化雨水箅子布局、新改建管网、公共海绵空间调蓄、末端泵站抽排等措施综合施策。另一方面,四平建成区合流制片区占比相比来说较高,雨季溢流问题较为突出,污水集中收集率在北方城市中并不算高,污水处理系统效能有待提升。因此以清污分流、雨污分流为原则,综合采取源头减缓、清淤疏通、过程分流、末端处理、错峰调蓄等措施,在有效控制合流制溢流污染的同时提高污水处理系统运行效能。
流域治理,蓄排结合。一方面,在区域层面形成“库堤结合、蓄泄兼顾”的防洪格局,利用北河上游的下三台水库和南河上游的塔山水库,汛期蓄滞上游洪水、削减洪峰,汛后进行河道补水,同时通过南北河城防工程提升城市防洪标准。另一方面,在建成区层面由海绵城市理念统筹城市内涝治理,以“源头减排、管网排放、蓄排并举、超标应急”为原则,从雨水源头减排、强化设施排水能力、提高蓝绿空间雨洪滞蓄能力、优化应急调度等方面,制定城市水安全保障策略。具体是从源头、过程、末端全流程构建系统的内涝防治工程体系,从年径流总量控制、管渠排水能力达标、内涝防治标准内降水调蓄和超标雨水行泄的多层级构建内涝防治方案。
因地制宜,系统分区。四平作为东北地区中小城市,没有大规模的连片新城新区建设,因此海绵城市建设以既有建成区的拼贴、织补为主,这给片区整体达标带来了很大困难。考虑到既有建成区源头调蓄能力有限、公共调蓄空间难以挖掘的现实条件,四平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将管网排放作为内涝防治的重要手段。在详细排查城市排水管网的基础上,根据雨水总排口将建成区划分为18个排水分区,结合管网路由关系和主次管网连接情况,进一步划定了36个重点排水管理单元,作为示范期内重点实施海绵城市建设的区域。
党的二十大报告说明,一定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四平水弹性城市建设从省级试点到国家级示范,一直在坚持“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2016年,四平获评吉林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试点期间完成了104个小区、36条道路、10个广场的改造提升。2021年,成为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的四平,在省级试点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一方面统筹考虑内涝治理、水环境改善、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等内容,全面补齐排水设施短板;另一方面结合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黑臭水体治理等工作,全方面提升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城市。
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中,市旧改办多次邀请专家优化提升设计的具体方案,最大可能融入水弹性城市建设理念,现场指导实施工程单位预控竖向、预留管位,为海绵设施布局预留空间。将设计图纸和现场指导意见形成文字材料,以《设计指南》的形式下发至两区。针对停车空间不足、活动场地欠缺、绿化杂乱、排水不畅等普遍性问题,综合运用竖向设计与径流组织、管网改造、海绵设施布局等海绵设计手法,以单个设施划分汇水单元进行目标校核,打造高密度社区径流削峰示范、东北干旱地区资源循环利用示范、绿色低碳创新示范,目前4个老旧小区改造示范项目已初见成效。
在道路改造类项目中,坚持问题导向,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综合考虑道路改造对沿线排水分区的指标贡献。紫气大路总长度9.7公里,是四平最重要的交通轴线,沿线存在内涝积水点多、人行空间被车辆挤占、静态停车位不足、动态交通流向不顺畅、绿化品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对此,通过运用透水铺装(综合设置滞留设施)、建设雨水花园(利用再生骨料改良土壤渗透率)、实施渠化改造(构建慢行绿道系统)、合理配置植物(提升绿化景观水平)等系列措施,解决区域排水问题,打造紫气大路海绵生态景观轴线。改造完成后,紫气大路沿街商户普遍反馈门前再也不积水了,实际做到了小雨不湿鞋。
在广场改造类项目中,注重雨水资源化利用、功能修复与景观提升相结合。紫昕广场是四平唯一高铁站前广场,存在湿地植被净化系统缺失、跌水喷泉堵塞、木栈断裂、铺装破损等问题。对此,充分的利用湿地调蓄净化雨水,实现灌溉用水和景观用水回用,12公顷范围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85%,年雨水利用量达到2万吨以上。
在公园绿地类项目中,不仅关注公共空间区域径流控制,还注重水弹性城市科普宣教意识。西湖水上公园是四平重要的城市水景公园,针对大水面缺乏功能性、旱溪补水效率低、植被景观单一等问题,基于场地竖向实践低成本海绵城市建设,将蓄水空间与周边居住区统筹考虑,同时在公园内进行多元化的雨水资源化利用展示。改造后,公园服务范围内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88%,年雨水利用量达到2万吨以上,内涝调蓄降雨毫米数达到53毫米。
排水能力不足是城市内涝积水的重要原因,因此,四平对排水管网做全面清淤、检测、修复,摸清管网病害“家底”,恢复管道设计排水能力。对40余处内涝积水点和10余处溢流口实施一点一策整治方案。分典型排水单元制定实施方案,实现干一片成一片的分区目标,最重要的包含:针对“内涝积水点+溢流污染”问题的“源头海绵+公共海绵+排水片区优化+雨污分流”组合措施;针对“下穿立交积水点+道路积水+地下水上升+溢流污染”问题的“源头海绵+雨污分流+泵站专用线+阻隔地下水+驼峰阻外水优化排水分区”组合措施;为实现完整的分流制片区、消除积水点、减少合流制溢流等目标而采取的“各批次老旧小区改造+小区外道路雨污分流+主干路雨污分流+道路海绵化改造”组合措施。
四平的城防工程均采用自然或人工生态驳岸,最大限度减少灰色建筑对自然生态的影响,同时又满足100年一遇防洪需要。实施四平南河水环境治理及西湖湿地改造提升工程,其中新建了4座水位调蓄钢坝,通过闸坝调蓄管理,实现雨洪水补充河道景观用水;在建成区下游建成西湖湿地公园,对污水处理厂尾水进行深度净化;建成区上游计划建设城市湿地景观公园,汛期兼具调蓄功能,保障城市安全。
为解决人工管理层面安全风险隐患多、消耗大、成本高和运维水平低等弊病,四平实施城市排水收集处理设施智能化管理平台系统工程,主要包含排水防涝、提质增效、河道水质、水弹性城市4个模块。排水防涝模块包括汛前准备、报警、模型预警,以及汛中调度、应急和汛后救援、复盘等内容;提质增效模块包括基于“源-网-厂-河”的管网病害诊断;河道水质模块主要满足黑臭水体长制久清的常态化监测需要,以及为其他模块的模型率定提供支撑;海绵城市模块包括本底监测、项目管理、模型率定、绩效评估等内容。目前已有雨量站、内涝积水点、河道水质水位、污水管网、溢流口、海绵本底等监测终端,同时将水利部门的地下水动态监测数据纳入平台数据库。下一步将加强完善海绵设施、海绵项目和排水片区排口的监测,安装远传水表计量雨水与再生水资源的利用情况。
党的二十大报告说明,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四平水弹性城市建设坚持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注重全生命周期优化设计。针对城市发展中建筑垃圾和农作物秸秆处理困难等问题,引入全再生骨料生物滞留设施,创新性地将建筑垃圾、秸秆等原材料,加工为再生土壤有机质海绵设施填料,并应用在多个项目的雨水花园中。该技术结构相对比较简单,无需用土工布包裹排水盲管,不易堵塞、结构稳定,且抗融雪剂性能强、水质净化效果好,具有低成本、低能耗、低维护的“三低”优点。此外,一批标准化的雨水导流槽、进水口、沉淀槽等产品和做法,也将在四平实现“产学研”落地和产业化生产。
四平经过海绵化改造,小区管道堵塞、地面坑洼积水、绿化景观质量不高、公共活动空间不足等历史遗留问题得到了解决,社区更加宜居;城市道路更加整洁、干净、美观,停车更规范有序,街区更加宜行;城市水质大幅改善,水体清澈明亮,河道两岸美如画卷,城区更加宜人!示范城市建设期间,四平对市民海绵城市建设满意度开展问卷调查,实际回收有效问卷535份,满意度达94.21%,擦亮“海绵”底色的四平变得更美丽宜居!
近日,山东省威海市发布关于逐步优化调整房地产有关政策的通知,包含优化住房公积金贷款政策,统一首套、二套住房商业贷款首付比例等。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工作人员走进2024年市第四届线上房交会直播间,与群众互动交流、答疑解惑,“面对面”讲解住房公积金政策法规、指导业务办理。
河北省邯郸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邯郸中心”)以住房公积金拓展增值化服务工作为切入点,聚焦企业融资增信、应急帮扶等方面的痛点难点,深入挖掘数据价值,探索“公银企”协同新模式
当前,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紧密相连,产教融合成为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湖北建院”)依托“三个建造”产教融合共同体,积极开展绿色智能品质建造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培育建设工作。
为全面贯彻落实广东省关于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工作部署,进一步推广市花簕杜鹃,深入开展绿美江门生态建设,推动全市县镇绿化提质增效,近日,江门市城管系统组织并且开展“我为城市添新绿”市花种植活动,新种簕杜鹃600多株。
节目预告 “好房子”大家谈 地方行 江西赣州整合区位优势 保障性住房也能享“一刻钟生活圈”
目前,全国各地已经确定了一批保障性住房示范项目,按照“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要求开展“好房子”建设,不断的提高保障性住房的品质,努力让人民群众住得健康、住得安全方便。中国建设报“‘好房子’大家谈·地方行”节目来到江西赣州,与大家一起来看赣州的“好房子”什么样。10月9日(周三)12:10准时开始,搜索关注“中国建设报”视频号、“紫竹远见”视频号收看。
北京市逐步优化调整房地产有关政策 多措并举支持居民多样化住房需求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发扬工匠精神,技能成就梦想——2024年杭州市园林绿化职业技能竞赛圆满落幕
相关资讯
-
2024-12-23
赤峰市饲养企业顺畅经过国家级动物疫病净化场现场评价
-
2024-12-23
健康属性家电受到关注净水器的市场占有率逐渐提升
-
2024-12-23
进博朋友圈|依托诺奖发现的水过滤计划露脸进博 企业等待落地开展
-
2024-12-23
河南森蒂、蓝恩乙酸钠碳源报价:1300、950 元吨
-
2024-12-23
渊博股份中标成果:江苏省渔业技术推广中心关于科学类教育器件的网上商城收购项目成交公告
-
2024-12-23
唐山市水费、电费收费规范!
-
2024-12-23
2025年菲律宾充电桩展览会EV Philippines 2025
-
2024-12-23
2025日本东京新能源电动车展 EV Japa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