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开云kaiyun登录网页

专注于填料、曝气器的生产销售

厂家直销,型号参数齐全,价格实惠。

全国咨询热线

13861513465

产品展示

新闻中心

填料

如何促进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层次地融合?苏州亮出这些“关键招”丨苏州新质观⑤·视频

作者:开云kaiyun登录网页 发布时间:2024-09-03 21:04:23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汇,发展新质生产力成为夯实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物质技术基础的重要举措,更是必然趋势。

  观势者明,析势者智,顺势者成。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走进区域重大战略覆盖的重点城市,寻找中国科学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熠熠生辉的亮点,开启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数字化深调研第三季活动——今年5月至8月,羊城晚报携手全国多家媒体开展新质生产力全国行,通过深调研报道为读者呈现科学技术创新潮涌,产业迭代风起,数智化动能澎湃的新质生产力“焕新”图景。

  苏州,一座历史悠远长久的江南名城,正站在数字化的经济这一创新前沿。作为首批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苏州充分的发挥数字化的经济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赋能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苏州实现高水平发展的重要任务。近日,羊城晚报记者走进苏州,探访农业、制造业、文化等领域的企业机构在数字化领域的探索,更深度对话苏州市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赵越,探讨苏州在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数字化的经济等领域的布局和经验。

  羊城晚报: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被赋予了重要的战略地位。苏州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有哪些布局和成果?

  赵越:苏州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方面的努力大多数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科学技术创新引领。苏州强调科学技术创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主导作用,大力实施科技战略平台能级提升、创新主体培育壮大、产业技术攻坚突破等科学技术创新“八大工程”,构建全链条创新支持体系,推动产学研深层次地融合,激发科学技术创新活力。二是产业体系构建。通过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钢铁、化工、纺织等支柱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壮大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积极推动光子、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能源、创新药物、纳米新材料等产业逐步扩大发展优势;布局未来产业,精准布局前沿新材料、光子芯片与光器件、元宇宙等新赛道。三是营商环境优化。苏州从政策、人才、资本、市场环境、政务服务等各方面入手,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了支持。四是创新人才集聚。苏州建设了高能级人才载体,依托重大创新平台积极引育高层次人才,同时积极与国际先进企业和研究机构合作,推动科学技术创新的发展。

  展望未来,苏州在新质生产力打造方面应继续深化科学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全面推动数字化转型,持续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一直在优化创新生态与营商环境,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育,推进绿色发展与区域协同发展,从而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积蓄更多优势,推动区域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羊城晚报:您如何评价苏州工业园区在数字化发展新机遇中的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

  赵越:在我看来,苏州工业园区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有如下经验:在制度创新方面,园区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和行动计划,为园区内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路径。同时,园区还创新设立了首席数字官制度,建立了完整工作推进系统,构建了“3+X智改数转”生态圈等。在技术创新方面,园区建设了“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在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纳米技术应用等方面加速形成产业创新集群,构建了区块链技术研究所等技术创新平台等。这些举措确保了园区数字化转型工作的有序推进。

  同时,园区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方面有一些成效。一是构建了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打造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人工智能五大先进制造业集群,2023年,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迈上6500亿新台阶,达到6509.36亿元。二是科学技术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园区通过龙头项目引进、构建培育机制、汇聚国家级创新平台、增强创新策源功能等方式,持续提高科技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98家企业入选苏州“独角兽”培育名单,223家企业入选苏州瞪羚企业名单。三是绿色低碳发展稳步推进。园区累计获评国家级绿色制造体系荣誉企业21家、省级绿色工厂45家、“近零碳工厂”4家,并成功获评首批国家碳达峰试点园区和首批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示范区50强。

  羊城晚报:此次调研行,我们采访了吴江区七都镇浦江源太湖蟹生态养殖示范园,您认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对于传统农业转型智慧农业有何帮助?

  赵越: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向。一是精细化管理,示范园通过物联网实时监测水质、溶解氧量、pH值等关键参数,并根据实时数据自动调控养殖环境;采用无人机遥控投放饵料,实现了精准投喂。传统产业可以借鉴这些技术手段,提升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稳定性。二是产品质量把控,示范园建立了产品质量追溯系统,实现了从生产到销售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同时,示范园内的智能监测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并预警养殖过程中的问题。传统产业可建立类似智能化系统,提前发现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降低生产风险,提高产品质量与产品可信度。三是绿色可持续发展,示范园建立了养殖尾水处理系统,减少了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传统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生态保护,通过应用先进的环保技术和手段,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羊城晚报:数字化是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近年来,苏州积极抢抓数字化改革机遇,加快融入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以数字化改革推动文化创新发展。据您观察,苏州在打造文化数字化“苏州样板”方面有哪些经验?

  赵越:苏州在打造文化数字化方面的“苏州样板”上主要表现出三个特点:一是注重顶层设计,通过制定《苏州市关于贯彻落实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行动计划(2023-2025)》等文件,明确了文化数字化的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在戏曲、文物、古籍、丝绸纹样、吴方言等重点领域率先推进文化数字化工作。二是注重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通过运用数字技术、大数据等现代科技手段,强化文物保护,丰富文化数字化应用场景,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三是注重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文化数字化建设,通过协同合作共同促进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

  我以苏州丝绸博物馆的创新实践为例,近年来,苏州丝绸博物馆在以数字技术赋能文化发展上有不少尝试:一是文化资源的数字化采集。苏州丝绸博物馆联合中国数字文化集团,将纹样数字化纳入日常工作,开展馆藏文物和丝绸样本的数字采集工作。这种系统化的采集方式确保了丝绸文物和样本的全面数字化,为后续的研究、保护和展示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源。二是丝绸文物的数字化展示与互动体验。通过虚拟展览、互动体验等方式,比如“赛博织漳缎”H5互动页面,既增强了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又提高了观众对丝绸文化的兴趣和认知。三是丝绸纹样的数字化创新应用。通过数字化手段对丝绸纹样进行再创作和设计,积极与不同领域的企业和机构开展跨界合作,结合市场需求,开发了一批纹样创意产品。通过这些举措,苏州丝绸博物馆不仅提升了自身的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还激发了社会的文化创新热情,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