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querynum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appmoco.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database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appmoco.com/inc/func.php on line 1414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tmt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appmoco.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3

Deprecated: Creation of dynamic property db::$Sql is deprecated in /www/wwwroot/www.appmoco.com/inc/func.php on line 1454
橙e资讯(3月13日) 家电、电子、照明、医疗、医疗器械_开云kaiyun登录网页_开云app官网入口_开云买球官网下载

欢迎访问开云kaiyun登录网页

专注于填料、曝气器的生产销售

厂家直销,型号参数齐全,价格实惠。

全国咨询热线

13861513465

产品展示

新闻中心

填料

橙e资讯(3月13日) 家电、电子、照明、医疗、医疗器械

作者:开云kaiyun登录网页 发布时间:2024-09-22 10:46:30
  

  看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于2017年中国产业的发展与走势,笔者以为整体还是继续看好。虽然其中挑战与困难仍然不少,但是来自于政府和政策的宏观态度是明确的,就是坚定支持以家电制造为代表的实体产业发展。

  在刺激消费需求的道路上,政府主管部和家电企业的方向是一致的,手段也是相同的。相对于政府更多通过开源降本提升用户的钱袋子和菜篮子,家电厂商能够做的则是提供更多商品活跃和丰富用户的选择。

  透过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主要预期目标和重点任务,基本上能够正常的看到今年整个社会经济工作的核心,就是减成本增收入保稳定。

  一边减支出、减费用、减成本,包括减少农村贫困人口、取消手机国内长途费和漫游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两免一补政策统一等手段,减少个人、家庭的成本支出;

  另一边增收入、增福利、增就业,增加进城落户人口、增加城镇新增就业、增加城镇和乡村居民医保财政补贴、继续增加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等手段,提升个人、家庭的收入,特别是农民的消费能力;

  再一边谋求稳定、可持续发展,包括加强房地产这个超级大市场分类调控维持房价稳定;居民收入和经济稳步的增长基本同步;进出口回稳向好收支平衡;继续推动就业创业;通过保证房地产、海外市场等一些超级行业和领域的稳定,保证社会经济和家庭收支的稳定。

  通过上述一系列的增减稳手段,推动整个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并继续加大刺激和鼓励消费对经济拉动的作用。当前,能够正常的看到一切的一切都是要刺激消费,让个人和家庭真正有消费的能力、还要有消费的意愿。那就是要通过增收入减少支出,同时提升和改善中国商品的品质。

  2017年中国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居民消费价格增长3%。相对去年保证一定的稳定发展局面。这对于正处在转型变革深水区的家电产业来说,无疑营造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的外部环境。

  结合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透露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对于家电产业的发展来说,基本上存在3个方面的商业机会能利用。一个是从产品层面的高精尖;另一个是从市场层面,城镇与农村;还有一个则是从用户层面,年轻人和老年人的需求爆发;

  居民收入和经济稳步的增长保持同步增长,在6.5%左右;今年居民消费价格增长目标在3%;聚焦这两项数据,前者反映的是家庭收入增长情况,后者反映的是家庭消费购买能力。

  持续的收入增长和消费能力增长,必然带来的是家电等家庭日用消费品的购买力仍然强劲。同时购买的需求将会随着家庭收入的整体提升,向高端、精品和尖端科学技术产品转型。

  当前在一线家电市场上,众多家电厂商也敏锐地把握到消费升级高端化和精品化的趋势。可以说2017年这将是家电市场从过去的追求做大,向做强做厚转型的重要支柱。

  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减少农村贫困人员1000万以上;实现进城落户人口1300万人以上;提高城镇和乡村居民医保补助每人每年从420元到450元;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二免一补的城乡统一;

  国家从教育、城镇化、扶贫、就业、医疗等多个角度,努力为城镇和农村的家庭和个人提供更易完善的保障和推动。其目的也就是要推动家庭增加收入,提升消费能力,转变消费观念。由此这也重点催生了城市周边的乡镇,以及农村市场的消费能力。

  今年高校毕业生795万再创新高;国家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早在2015年民政部公布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中国60岁以上老人已达到2.22亿,经过去年一年的增长,应该会接近3亿人。

  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又呈现出一轮增长趋势,他们的消费需求个性化、多样化;同时中国正在迈入老龄化社会,随着退休金和医疗费的增长,老年人的消费能力正在快速提升。

  想要真正抓住这两类用户,家电厂商需要从产品和服务两个层面系统来定义震,不能只是在市场终端的概念炒作,更不能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外观、价格。

  和两家企业能否扎扎实实地做好基本的建设,坚持创新求变之心,而不沦为简单的概念炒作,才是成败之关键。

  一贯相爱相杀的老冤家美的和格力无论嘴上吵得多厉害,都没有停止过一件事,那就是努力实现产业突围。3月9日消息,美的与格力双双在昨日宣布了各自多元化布局的重大进展:在完成收购库卡、与高创达成战略合作后,美的宣布转型全球化科技集团,布局“智慧家居+”的“双智”战略;格力电器则宣布,与银隆新能源200亿元关联交易获股东大会通过。

  家电行业跌宕起伏三十年,在最严酷的市场环境中奋勇激战,成为最具竞争力,发展最成熟的行业之一,尤其是在中国市场,曾经不可一世的日本家电品牌纷纷折戟沉沙,而中国自主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可见,这是竞争最为激烈的领域,中国家电品牌的后发优势得以显现。

  然而,中国家电品牌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行业多年来处于微利状态,智能手机时代的来临,更让电视等逐渐退出消费者客厅。因此,家电巨头们纷纷跨界发展,比如格力在手机领域的试水。然而也要看到,手机市场同样红海一片,家电巨头需要更具创新型的领域布局。

  美的宣称企业定位变为“消费电器、暖通空调、机器人及工业自动化系统的科技集团。”

  格力与银隆新能源的联姻,更让董明珠多年的“造车”执念得以实现。尤其是这两家企业,其实是围绕新能源、新技术、新制造为主来加大投入和拓展,相比于某些实体企业家脱实就虚,热衷于资本运作,这两家坚守主业,以打造更智能化产业链为发展的策略思路,也符合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整体方向。

  工业与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对《中国制造2025》做全面解读时指出,在全球制造业的四级梯队中,中国处于第三梯队,而且这种格局在极短的时间内难有根本性改变。要成为制造强国至少要再努力30年。

  所谓“中国制造2025”,实际上的意思就是要向德国制造学习,让更多制造型企业沉下心来,通过对产品、技术、管理能力等的钻研,以符合制造业智能化趋势为主导的拓进之路,来推动中国制造从大到强。而且同为广东家电业的代表,美的和格力突围之路值得全国参考。20年前,广东制造业在价格上竞争,今天在质量上竞争,明天将在品牌、技术和产品创新上竞争。

  不过,德国工业4.0实质是个性化、智能化,是网络+制造业。而无论是美的在机器人产业上的投入,还是格力始终想打响的新能源汽车牌,都属于“智慧制造”,还需要企业的管理思想和经营观念持续更新。智慧制造对人(从管理层到一线员工)的创造力、创意力和创新力依赖越来越明显,只因智慧制造的技术应用需要专业方面技术人员给予指导,而智慧制造的边界拓展及产品更新、服务创新等,需要管理层来决策,并考验着企业上下的执行力,从智慧制造到大规模商业应用,智慧产业高质量发展、人才培养两者一个都不能少,这都是摆放在美的和格力面前的难题。

  家电业的突围之路依然艰难,尤其是新技术、新产业更不可能短时期内速成。笔者以为,美的和格力两家企业能否扎扎实实地做好基本的建设,坚持创新求变之心,而不沦为简单的概念炒作,才是应市之举。成败与否都需要一些时间验证,美的格力的突围成败取决于不忘制造业的坚守初心。

  当然,这一点也是对其他制造业企业的启示——制造业不跨过智慧制造的门槛,那就不单单是拒绝成长,实质上是拒绝生存。随着移动互联技术覆盖面的扩大,物联网技术也进入大规模的商用,生产数字化的趋势也就越来越明显,马云近期提出的“新制造”,强调未来30年制造讲究的是智慧化、个性化、定制化,也需要美的、格力以及更多的制造业品牌在突围中加以借鉴。

  2016年对于全球能源与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政策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年份。2017年,政策制定者将开始执行旨在削减HFCs的基加利修正案和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并评估现行制冷剂标准。

  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政府慢慢的开始修订国家战略来帮助实现去年十月在卢旺达首都达成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提出的目标,即到2036年发达国家HFC消费量较基线%。

  “《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是过去的一年里关于制冷剂气体的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即使不是在过去的十年里,”法国生态、可持续发展及能源部政策顾问Florian Veyssilier表示。

  欧洲主要的政策制定者预计不久将执行基加利修正案。欧盟委员会气候行动执行署负责《蒙特利尔议定书》事务的负责人菲利普·欧文(Philip Owen)表示,“这必须发生,因为这是第一步。让这样的机会流失将是一个巨大的错误。撇开美国,我认为你们会看到欧盟、挪威、瑞士、澳大利亚、日本和加拿大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在这方面都将向前推进。”

  “我认为你们会看到主要的发展中国家也会这么做,尤其是这样做才能够更快获得资金支持的可能性,”欧文补充说。

  加利福尼亚空气资源委员会(CARB)将是首批执行新HFC消费管理法规的机构之一。CARB修改了加州提出的短期气候污染物(SLCP)行动计划,把HFCs作为一个类目纳入其中。短期气候污染物,如甲烷、炭黑等,在大气中存留的时间相对短暂,但却拥有比二氧化碳更高的温室效应潜值。加州法规旨在到2030年将全州HFC排放量较2013年水平降低40%。

  加州完整的SLCP行动计划将于2017年3月CARB委员会审议前成型。加州参议院法案(SB)1383于2016年8月31日颁布,该法案要求CARB在2018年1月1日前完成并批准该计划。新的法规预计将在2018年或2019年初生效。

  去年十一月加拿大提出了与基加利修正案一致的目标——到2036年削减85%HFC进口量。现行加拿律拟议的修正案包括如下措施:削减大部分HFCs;禁止HFCs在某些类型设备上的使用;对法律中HCFC条款进行小幅修改。在与工业界及相关利益攸关方进行协商后,加拿大环境部将发布新版本的法律,新法律将在发布的六个月后生效。

  在澳大利亚,削减HFC进口立法将于2018年1月实施,来帮助实现基加利修正案提出的到2036年削减HFC排放85%的目标。

  2017年,欧盟的F-Gas法规对市场的影响将加大。最近,一份由欧洲议会绿党/欧洲自由联盟党团委托发布的报告《F-gas法规重塑暖通空调与制冷行业》表明,从事天然制冷剂的公司数量和二氧化碳跨临界超市安装数量都出现了大幅增长。

  上述报告数据显示,到2016年初,欧洲跨临界二氧化碳超市安装数量为8732个,较2014年初增长58%。从事天然制冷剂的公司数量也出现了大幅度增长。2014年,欧盟只有418家公司从事空气、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水和氨等天然制冷剂。

  “2017年将为天然制冷剂技术开创一个新的时代。根据F-Gas法案中的规定,到今年末,欧洲HFC配额将比2015年减少37%。这将为天然制冷剂提供空间。”法国生态、可持续发展及能源部政策顾问Florian Veyssilier说。

  1月20日,美国新一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宣誓就职,国际社会预计特朗普入主白宫后将更改现行的能源与气候政策。

  特朗普曾承诺废除奥巴马政府的气候行动计划(该计划包括HFC削减)与清洁能源计划,取消美国对巴黎气候协定的承诺,废止他认为没有必要的EPA法规。特朗普任命的新任美国环境保护署(EPA)署长斯科特·普鲁伊特也是一位著名的气候平均状态随时间的变化否定者。

  尽管美国出现了这些变化,但一些暖通空调与制冷领域的观察者警告不要过早下结论。全球冷链联盟政府与法律事务副总裁Lowell Randel观察到,特朗普并未谈论美国和世界其他几个国家在基加利达成的《蒙特利尔议定书》HFC削减修正案。

  此外,“我们没看到(美国)工业界反对(基加利修正案),看来工业界已经准备好(HFC削减)和在该领域的投资。如果没有大的反对声音,特朗普会把矛头对准它吗?这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但我并不认为基加利修正案会成为特朗普的目标,”Lowell Randel说。

  去年11月30日,欧盟提出了一项庞大的被称为“冬季套装”的能源改革方案,该方案建议到2030年将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90年水平降低至少40%,将能源效率提高30%。

  上述方案涉及三个管理暖通空调与制冷领域的重要欧洲法规的改革:能效法规(能源效率指令)、生态设计法规(生态设计指令)与建筑法规(建筑能效指令)。这项立法将在2017年经由欧洲各国政府和欧洲议会评估并投票表决。

  为了帮助实现到2030年削减二氧化碳排放40%的目标,欧盟委员会还着手修订其排放交易体系(ETS)。

  在ETS计划下,欧盟颁发给欧洲大型污染企业的碳排放许可权整体数量将以更快的速度减少,从2021年起将每年减少2.2%,而非此前规定的1.74%。这相当于在2020—2030年额外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大约5.56亿吨,几乎等于英国全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由欧盟成员国环境部长组成的欧盟环境委员会工作组明年将进一步修改前述提案。

  当被问及补贴时,欧盟委员会的欧文表示,“如果这是成员国在这个层面上想做的事情,那么他们很有可能会进行补贴。我们正在努力尽自己的力量,通过环境与气候行动LIFE计划,我们正在资助空调与热泵等领域采用低GWP技术的HFCs替代示范项目。”

  从国家层面看,德国、英国在某一些程度上是目前欧盟中仅有的两个补贴采用天然制冷剂技术的国家。日本在这方面仍然是全球的领导者。

  日本环境省(MOE)将继续采取各种措施来积极应对零售制冷行业HFC排放量上升。日本环境省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方式是提供食品零售制冷系统和展示柜补贴。2016年,MOE向天然制冷剂项目共划拨73亿日元,这较上一年明显地增长(2015年为62亿日元,2014年为50亿日元)。

  此前的趋势表明2017年MOE用于天然制冷剂项目的补贴总额将再次增长,但是MOE尚未发布任何有关补贴金额增长的信息。

  一周前的澎湃S1芯片的发布会现场,在感谢完合作伙伴、粉丝的支持后,雷军特意在屏幕上打出了一张感谢政府的PPT:

  “做芯片要花很多很多钱,政府这一次给我支持,其实我的理解是钱并不重要,但是在我们九死一生的时候,给我们送来了温暖。我希望看见我们今天的成绩单后,不管是中关村、海淀区、北京市政府能不能给我们更多的支持。”

  在2015年传言小米“造芯”最火的时候,市场上关于雷军下定决心做芯片的说法众说纷纭。当时有人说,小米做芯片是因为雷军不服气,一直被大家诟病研发技术能力不强;也有人说,是为了印度市场专利的问题;还有竞争对手说,其品牌的作用大于实际作用;甚至有人说,是政府支持的原因。

  如果不是雷军这次直接了当的表白,很多人会认为“政府支持”这种观点很滑稽;“表白”现场台下的媒体、合作伙伴、粉丝们看到雷军表白PPT之后的大笑,也显得意味深长。

  毕竟200万先导基金的支持,对于已花费10亿人民币造芯的小米来说,连个小指头都算不上。但澎湃S1发布会现场,雷军破天荒公开呼吁中关村、海淀区、北京市政府给小米更多支持,这就让我们不得已琢磨眼下中国半导体产业的现状。

  2014年6月,《国家发展推进纲要》正式对外发布实施;十三五规划期间,中央政府对半导体产业于财税优惠有关政策主要延续十二五规划期间的国发(2011)4号文与财税(2012)27号文,成为半导体产业利好。

  不过十三五规划期间,中央政府在IC企业资格认定与支持领域较十二五规划期间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限缩,取而代之的是通过以半导体产业投资基金(以下简称为大基金)以直接入股方式,对国内半导体企业给予财政支持或协助购并国际大厂。

  被称为国家队的“大基金”国家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CICIIF)的首轮基金约为200亿美元,但据市场估算,当地政府与国有企业的投资总额将首轮超过了1000亿美元。截至2016年9月,在CICIIF批准的100亿美元基金中,约60%投向了芯片制造,27%投向芯片设计,8%投向封装与测试,3%投向设备,物料投资则占比为2%。

  从上图能够准确的看出,十三五期间最重要的政策目标为,2020年国内核心基础零组件与关键基础材料自给率达40%,2025年逐步提升至70%。不过以2015年国内IC内需市场自给率尚不及20%来看,十三五规划期间,除晶圆代工与产能必须大幅扩充外,国内企业要在关键核心产品上投入更多研发。

  市场研究机构IC Insights指出,要实现中国政府的十三五规划中的IC自制率达70%的目标,需要依靠两个基本要素:资金和技术,缺一不可。目前看来,在政府主导的大基金支持下,资金不会是问题。

  不过从2014年开始,中国试图通过收购国外半导体公司的方式来得到技术做法,比如收购芯成科技(ISSI)与豪威科技(OmniVision)等。现在来看,收购策略并不奏效,绝大多数外国政府对中国在上的野心十分警惕,中国资本收购国外IC公司的难度已经很高。IC Insights甚至认为,中国通过收购国外IC公司获取技术的机会高峰已降缓。

  2016年2月份,美国Fairchild(仙童半导体)公司拒绝两家中国买家,华润微电子和华创投资 26 亿美元的收购要约,转而选择了出价比中国企业低的美国 ONSemiconductor(安森美半导体)公司,给出的理由也是担心美国监管当局会阻止该交易。同在2月,紫光集团旗下的紫光股份发布了重要的公告称,决定终止以 37.75 亿美元对美国老牌存储公司西部数据的收购交易,也是因美国海外投资委员会要介入审查。

  到了16年12月,中国福建宏芯基金在网站上发表相关声明,撤回对德国半导体企业爱思强的收购要约并退还此前已购买的爱思强股票,虽然是德国联邦经济部撤回了授予中国福建宏芯基金6.7亿欧元收购爱思强公司的批准令,不过有媒体表示,奥巴马政府在阻扰这一笔交易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从上能够准确的看出,西方国家对中国在半导体行业的投资态度越趋谨慎,甚至能够说是“限制”。工信部电子司副司长彭红兵曾经在接受华尔街日报采访时表示:

  “美国有太多不必要的焦虑,不希望美国与中国之间有这些冲突。同时强调,中国必须降低对半导体芯片进口的依赖。”

  根据海关统计,2016年进口3425.5亿块,同比增长9.1%;进口金额2270.7亿美元,同比下降1.2%。而同期中国的原油进口仅为6078亿。中国在半导体芯片进口上的花费已经接近原油的两倍。

  另据贝恩咨询公司(Bain & Co)的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消费的半导体价值超过1千亿美元,占全球出货总量的近1/3,但中国半导体产值仅占全球的6%~7%。许多进口芯片被装配于个人计算机、智能手机以及别的设备,随后出口至海外,但片商生产的半导体数量与中国本身消费的半导体数量之间,仍存在巨大缺口。

  中国为了改变这种长期仰赖他人提供半导体芯片的处境,从2014开始就开始采取各种措施来扶持,过去曾经用“广泛撒网”方式推动半导体发展,同一时期在逾15个省份投资了130家半导体工厂,但效果不佳。随着政策的进一步加码,和中国半导体产业基础设施的显著升级,全球半导体公司都主动将各自的中国战略确定为与中国厂商开展协作,以免被排除在外。市场研究机构Gartner预测未来5年内,一些国际化无厂半导体企业可能将多达50%的晶圆采购需求转向中国代工厂。

  当前中国内部有“大基金”与紫光集团两大半导体投资驱动引擎在,对于晶圆厂投资也丝毫不手软,近日,便相继有中芯国际、长江存储、南京紫光等接连项目,不仅中国自家人狂砸钱建厂,连外企也积极将芯片制造投资大钱砸向中国,呈现历年来难得罕见的“内、外”投资皆热的荣景。

  从三星追加西安投资、韩国SK海力士无锡二厂启动,到格罗方德GF的12吋晶圆厂“格芯”正式敲定转进成都,横跨内存芯片到晶圆代工两大领域,地理范围则遍布华中、华东、华西地区。

  具体以晶圆代工领域来说,格罗方德其竞争对手:台积电在上海松江8吋厂、南京12吋厂;联电厦门12吋厂联芯;更加不用说中芯国际在北京B2、B3与上海的新建12吋厂。中国市场俨然已是晶圆代工布局不可缺席的投资地。对格罗方德来说,自然也不例外要在中国积极寻找设厂的地点。不会将中国大好市场拱手让渡给竞争者。

  很明显国内半导体产业,在政策、中国厂商、国外玩家的一同推动下,正在迎来一波投资热潮。

  政策上,从奥巴马政府时期就采取的强硬措施,防堵国内资金进入相关领域,到美国新总统川普(Donald Trump)不断攻击大陆的贸易行为,鼓吹制造业回流等政策,不得不让人警惕。

  技术专利上,随着中国本土厂商实体的增加和进军海外,三星、海力士、美光、英特尔、东芝可能会在专利上面做文章。由于上述几大内存厂商在DRAM与NAND闪存制造生产历史已有数10年,内存技术专利申请众多,产品线拓展很宽,基本上没有新厂商能够在不侵犯现有专利的情况下发展处新型的DRAM与NAND技术。

  小米代表国产厂商迈出了新的一步,但中国要走向高端制造,依然要跨过上述这些门槛和挑战。

  自去年底以来,小米、金立、魅族、乐视、中兴、联想等国产品牌手机纷纷提价,涨幅从几十元到百余元不等。

  在人们的印象中,中国自主研发的手机一直以来主打“性价比”,此次大范围涨价后对其销量有何影响?涨价背后又有何深层原因?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1月3日,魅族首先宣布魅蓝Note5除顶配版外均提价100元,现在16GB版魅蓝Note5售价999元,32GB版魅蓝Note5售价1099元;

  2月4日,红米手机官微宣布,红米4和红米4A涨价100元,红米4现价799元、红米4A现价599元。

  近日,记者接连走访泉城路、花园路各大手机卖场,发现涨价机型多为价位在2000元以下的。3月1日刚刚宣布调价的乐视旗下乐Pro3,32G版调整至1899元,64G版调整至2099元,分别上调了100元。

  在泉城路迪信通手机卖场,记者从销售人员处了解到,上述品牌涨价后,销量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不难发现,在所有已经涨价的手机品牌中,“元器件成本提高”几乎出现在所有的涨价声明中,中国自主研发的手机都有哪些元件需要依赖进口?

  据了解,一部智能手机最重要的包含屏幕、处理器、内存、闪存、摄像头、指纹识别模块等核心基础元器件,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这些元器件的关键词就是涨价与缺货。有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如果以2016年全年计算,内存价格涨幅约20%至30%,闪存价格涨幅约30%至40%,液晶屏涨幅也紧随其后。

  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孙会峰曾表示,手机内存和屏幕几乎均由美日韩等大厂商垄断,尤其是处理器芯片供应商更是没什么选择的余地,高通、三星、联发科等厂商几乎垄断了芯片产业。

  除此之外,有分析认为,制造业包括手机供应链上的人力成本也在上涨,人民币相较美元贬值的影响导致消费者国内商品需求更大,这样的刺激下也会出现涨价的情况。

  多方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自主研发的手机,正在不断挤压苹果、三星等知名国外厂商的市场占有率,而让它们强势“逆袭”的重要原因是高性能、低价格。但在2016年上半年,GfK、IDC、赛诺、智研等众多调查研究机构所公布的数据均显示国产智能手机进入销售价格上升期。

  业内人士分析,前几年国内千元机市场一直竞争比较激烈,也涌现出小米、一加等一众品牌。这几年随着消费升级等原因,千元机市场的关注度大不如前。

  随着“产品为王”的观念逐渐被厂商们重视,中低端机型的质量也在不断的提高。但只有具有一定市场规模的大品牌手机厂商们,才能够均摊成本压力,在千元市场中存活下去,而剩余相对小的厂商只有通过向高端市场进发,才能保障千元机的供给,涨价既是“补贴”,也是冲击高端市场的号角。展望涨价阵营或会壮大。

  随着品牌经营需求增大,不少中国自主研发的手机品牌已经打开海外市场。进军海外市场,首先要进行的就是投入,这部分开销是厂商们肩上的一块大石头。据业内人士分析,国内市场手机的涨价与厂商在海外打造的高端形象不无关联。

  此外,以Oppo、Vivo为代表的“明星营销”导致广告费用居高不下。近日有业内的人表示,由于工厂模式调整,Oppo、Vivo的出货量受一定的影响,加之广告成本增加,最近或许也会加入涨价阵营。

  多位分析师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2017年存储器等上游元器件价格还会波段性上涨,因此还会有手机企业提价,但整体幅度不会太大。

  在政策的支持下,集成电路产业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从目前情况看,产业存在部分高端核心芯片产品缺失、研发投入不够等问题。业内的人表示,集成电路产业呈现出向优势企业集中的趋势,规模效应明显。在此背景下,相关公司纷纷加快资源整合。

  赛迪智库集成电路研究所所长霍雨涛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集成电路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此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集成电路产业的研发技术和转化,显示了国家对集成电路产业的格外的重视,将逐步加强集成电路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的整合,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发展。

  目前,集成电路产业整体发展面临挑战。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对于大部分低端芯片,中国已基本具备自给自足能力。但高端核心芯片产品,如服务器CPU、路由交换芯片、数模转换芯片等基本依靠进口,相应的芯片设计技术和生产的基本工艺与海外巨头相比仍存较大差距。

  同时,研发投入需逐步提升。集成电路是高风险、高投入产业。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三星、台积电、Intel每年投资均超过100亿,而中国集成电路全行业每年投资仅约50亿美元。为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国设立了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发展基金和重大科学技术专项,但总体投资规模仍然不足。

  上述的人表示,针对目前集成电路产业的薄弱环节,应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并通过产业并购等方式加速产业链布局。“集成电路产业向优势企业集中的趋势明显,规模效应很重要。培育优质有突出贡献的公司能够更多掌控话语权,带动产业链相关企业全面发展。”

  今年的“两会”上,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产业转型、创新驱动等词语频频出现,传统制造业怎么样发展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工信部部长苗圩多次表示,2017年将是全方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关键一年。

  工信部等部门将出台一系列举措,推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持续落地和制造业的全面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于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发布,国务院提出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的核心是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政府鼓励民企参与,投资机会显现。

  根据清科私募通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3月7日,智能制造业共发生2085起投资事件,涉及企业861家;以发生的投资事件地区来看,江苏登上榜首,投资事件共发生346起,广东省共发生307起,北京市共254起,上海市176起,浙江省149起。

  进入2017年,我们正真看到行业正在萌动着一些可喜的变化,部分优秀的照明灯饰公司开始行动起来,加强市场及行业整合的力度。今年也许又会成为照明行业一个新的分水岭。随着上游芯片及中游封装企业的江湖格局相对来说比较稳定,随着应用端企业逐渐从“雾里看花”到“拨云见日”,整个行业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一种“四化”的趋势,即品牌化、精益化、互联网化、资本化。

  近日,由蔡洪波撰写的《LED照明灯饰行业正全方面进入“四化”时代》一文发布后,在LED照明灯饰行业引起不小反响。对此,业内人士亦各有各看法。本期,我们大家一起来听听他们怎么说。

  原则上来说,应该是品牌企业胜出,因为有品牌才有溢价,有了价格才能有更好的服务、进行各方面的投入,才能更好地发展。但灯具照明行业不属于显型行业,所以不好说,仍然会有一些非品牌企业活得不错,就如其它相对隐型的行业,仍然有些企业能在没有品牌支撑下进入行业第一集团军,所以不能算是行业必然趋势。

  刚刚过去的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产业的转型调整之年。产业集中度得到逐步提升,发展进入良性轨道。特别是近几年在技术创新的强力推动下,我国LED产业关键技术与国际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慢慢的变成了全球最大的LED生产、出口和应用大国。

  综观2016年的LED行业,在经历了涨价、扩产、并购、环保冲击后,正在发生着激烈的变革,全行业在坚守中转型已成必由之路。展望2017年,在新政策、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背景下,照明企业积极寻找高毛利细分市场及“蓝海”市场,将成为LED行业的主旋律。

  随着的日渐成熟、稳定和竞争的日趋激烈,行业逐渐进入“微利”时代,常规之间的竞争已确定进入白热化的阶段,从LED到LED+,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成为迫切的选择。

  如今,LED+VR、LED+机器人、LED+设计、LED+车联网、LED+教育……此起彼伏,“LED+”的概念在近年来大行其道。从LED产业的企业布局来看,呈现的是芯片企业+半导体集成电路,中游封装+细分市场、下游照明及显示屏+教育及传媒领域的整体趋势。

  在上游领域,各大巨头纷纷布局“LED+”。如募资用于通讯微电子器件,生产砷化镓高速半导体器件和氮化镓高功率半导体器件,填补我国在制造环节的空白。拟投资300万元参股北醒,涉足机器人、雷达相关领域;收购和谐光电100%股权,涉足传感器领域;还欲并购美国美新半导体有限公司100%股权,切入MEMS传感器业务领域。

  血液透析产品再迎喜讯。3月7日,国家药监总局器审中心发布审查结果公示,拟对一款国产血液透析产品予以优先审批。

  就在去年,该企业还有一个牵头项目也被公示进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重点专项,并且已于当年10月启动项目了。

  这个名为“新型血液净化材料及佩戴式人工肾关键研发技术及产业化”的项目,目标是实现血液透析材料、吸附剂及佩戴式人工肾的国产化,拿到了约1800万元的中央财政补助,项目周期4.5年。

  这也已经是药监总局第二次发布优先审批产品公示了,与第一次公示的时间间隔不到一个月,也同样都是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血液透析产品。

  药监总局优先审批新政实施以来,最先获利的两个产品竟都与血液透析有关。这说明,国家对国产血液透析机器的研发扶持计划,已确定进入收割阶段了。下一步,国产血透产品将在市场上对进口产品形成竞争压力,逐步打破进口垄断地位。

  与之相对应的是,近几年来,在各种政策引导之下,血透市场也正在呈现大爆发趋势。

  鼓励政策之一是血液透析被纳入大病医保报销范围,而大病医保全民普及,报销比例高,不少地方还有血液透析患者免费救治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在作为医改“硬指标”的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中,血液透析、血透监测也与放疗一起被作为“特殊项目”保留下来,普遍暂不作价格调整。

  此外,去年底,国家卫计委发布《关于印发血液透析中心基本标准和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正式允许社会资本进入,建立独立的血液透析中心,并鼓励血透中心向连锁化、集团化发展。这主要是为了适应分级诊疗的需要,填补基层缺少血透机构的漏洞,但对本土企业来说,也是增加了公立医院之外的又一极大盈利渠道,一个抢夺市场的绝佳机会。

  而实际上,尽管卫计委文件在去年底才发布,但是,赛柏蓝器械注意到,在地方,已经有新的血透中心获批了,有企业也先吃到了螃蟹。

  2月27日,重庆市卫计委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同意了2家血透中心的设置申请,目前正在公示期(3月3日-3月9日)内。

  这2家血透中心分别是“巴南山外山血液透析中心”和“九龙坡山外山血液透析中心”,投资总额分别为1180万元和800万元,获批配置血透机分别为38个和29个,可开展诊疗科目除了血液透析室,还有内科(肾病学专业)、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

  2家血透中心的申请设置人也是同一家——重庆山外山血液透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此公司此前名不见经传的,但是在重庆有一家本土的知名血液进化设施制造商——重庆山外山血液净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去年8月已在新三板挂牌。两个山外山应是同一家,或有直接关联。

  值得注意的是,重庆市卫计委的“设置医疗机构批准书”明确了,2家血透中心的所有制形式均为“营利性”。这与之前部分省份审批的非营利性血透中心不同。而营利性也就从另一方面代表着是可以资本化运作的,可以拓展自己独立的血透渠道和品牌。

  其中山东新华医疗以收购医院为主要途径,已在山东、湖北、四川等地建了不少血透中心。广东宝莱特也在推进收购医院战略,首个项目——对清远康华医院的产权收购也已经在去年底就完成了。

  山东威高作为早期先行者,其血透中心更是已经遍布全国,不过大部分都是与医院合作共建的,少数是自建的独立血透中心。

  公开资料显示,我国目前约有200万终末期肾病患者,其中仅有15%接受了透析治疗,潜在市场空间巨大。而随着国产血透产品逐渐获批上市,随着更多的本土血透企业布局血透中心,在上下游双重作用力之下,今后几年,能打破进口垄断、又相对低价的国产血透产品,应该是要大爆发的。

  3月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工作报告》)。对2017年的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其中,涉及医药卫生领域的内容,经过对比之前发布过的有关政策,我们大家都认为可简单梳理归纳为10条。如下:

  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协调推进医疗价格、人事薪酬、药品流通、医保支付方式等改革。

  点评:三医联动是医改的核心,下一步如何深化改革?我们大家都认为应该会从?联动?上做文章,从之前出台的相关大量政策能够正常的看到,九龙治水未能奏效之后,有很大的可能性将诸多职能集中在一起来整体推进,如福建省医改办就是典型例子。《工作报告》提到?协调?二字,来合力推进医疗价格、人事薪酬、药品流通、医保支付方式等改革。

  从这点我们显而易见,未来药企面临的政策环境不是单一的,而是协调联动的,比如,不能只解决招标采购问题,可能还有更大的医保支付问题和临床用药管理问题。业界的思维方法一定要结合医药政策的变化趋势做出调整。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城镇和乡村居民医保财政补助由每人每年420元提高到450元,同步提高个人缴费标准,扩大用药保障范围。

  点评:2016年10月,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出台,这是未来15年的医疗卫生的行动纲要,属于医健领域的顶层设计之一。作为15年战略规划的第一年,如何体现?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整合城乡医保是第一步,目录的整合意味着用药范围的扩大,并在此基础上提高财政补助,药企抓住市场结构调整的机会或许会有一定的收获。

  在全国推进医保信息联网,实现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完善大病保险制度,提高保障水平。

  点评:医保信息联网是解决城镇和乡村居民异地就医的一大核心问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异地住院费用的直接结算,将方便患者选择就医。随着分级诊疗的逐步推进,并与医保报销挂钩,患者流的改变更为复杂。这方面的研究可参考《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分级诊疗》

  全面启动多种形式的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三级公立医院要全部参与并发挥引领作用,建立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的考核和激励机制,增强基层服务能力,方便群众就近就医。

  点评: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到底各是什么?是三明为?盟主?的药品耗材联合限价采购联盟?还是北京等地实施推进的医院托管模式?抑或是更加市场化的PPP模式?

  总之,未来三级医院将成为新时期的医院?盟主?,结合分级诊疗的精神,药企面对的是一个以三级大医院为核心,多个基层医疗机构为?卫星?环绕的伞状结构的医疗联合体。

  这个医疗结构也将改变药企的推广、销售模式:学术推广应将重心放在三级医院而非小散的基层。基层医疗机构在未来的发展中,独立性不仅不会增强反而其主导将从县级卫生行政主任部门迁移到大三甲医院。

  三甲医院更看重药品的治疗属性和学术属性,市场准入+学术推广的跨部门合作或将成为大多数治疗性药品的市场发展方向。

  点评:试点扩大的85%以上地市,未来将拓展到所有地市,试点期政府、医疗机构、药品厂商都将面临艰难改革。

  3月6日,CDE发布《已上市中药生产的基本工艺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简称“2017年版指导原则”,下同),这是2011年《已上市中药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一)》(简称“2011年版指导原则”,下同)发布后首次更新。无论是2017年版指导原则还是2011年版指导原则,都没有含括中药注射剂的变更研究指导原则。

  此前1月10日已发布了《已上市化学药品生产的基本工艺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预计随《已上市生物制品生产的基本工艺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的即将发布,所有生产的基本工艺变更研究技术指导原则都将更新完毕。

  2011年版指导原则更关注补充申请的项目,如变更药品规格或包装规格、变更药品处方中已有药用要求的辅料、变更生产的基本工艺、变更药品有效期或贮藏条件、变更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变更药品生产场地等。

  而2017年版更关注的是中药生产的基本工艺变所涉及药材前处理、提取、分离纯化、浓缩、干燥、制剂成型等工艺的变更,归纳为三类,分别为“药材前处理的变更分类”“提取纯化的变更分类”和“成型工艺变更分类”。对于变更药品规格或包装规格这些项目更多是在“生产的基本工艺变更研究及申报资料要求”中体现。

  “药材前处理的变更分类”中,2017年版指导原则对于颗粒度的变更有更明确的分级要求: “Ⅰ类变更”为“多种药材单独粉碎变更为混合后粉碎,如单独粉碎的出粉率均较高,且变更前后的出粉率、粒度等变化不大”。“Ⅱ类变更”为“药材粉碎粒度由药典中收载的一种粉末等级变更为药典中收载的另一种粉末级别”。“Ⅲ类变更”为“药材粉碎的粒度由细粉变更为超微粉”。

  “提取纯化的变更分类”方面,2017年版指导原则要求很严格,提取溶剂用量的变更要求一般按照Ⅲ类变更进行研究。有必要注意一下的是,2017年版指导原则将“Ⅲ类变更”下的不同类别——“工艺路线改变”“工艺方法改变”“工艺参数改变”再做细分。

  如“工艺参数改变”,2011年版指导原则只是提及“包括醇沉工艺中醇沉含醇量的改变,提取次数的改变等”。2017年版指导原则则包括:1)变更提取的溶媒浓度、次数、温度或时间。2)变更醇沉/水沉工艺的主要工艺参数,如醇沉/水沉前药液相对密度、醇沉含醇量/水沉加水量、醇沉/水沉温度等。3)变更纯化工艺用澄清剂种类,如壳聚糖改为ZTC1+1澄清剂。4)变更柱层析纯化工艺的主要工艺参数,如柱填料种类和型号、填料用量、上样量、洗脱溶媒种类及用量、洗脱液pH值、洗脱终点等。5)变更超临界萃取工艺主要工艺参数,如设备规模、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分离釜压力、分离釜温度、流速等。

  “成型工艺变更分类”更关注制剂方面的变更。对于具体制剂对应哪类变更,2017年版指导原则有更具体的要求:口服固体制剂成型的过程中原辅料的加入顺序发生变更;丸剂制丸方法的改变,如泛制法、挤出滚圆法、压制法等的改变,或由手工泛丸变更为机器制丸;丸剂、胶囊剂、片剂增加抛光工序;片剂变更包衣工艺,由包糖衣工艺变更为包胃溶型薄膜衣工艺;胶囊剂填充工艺变更,如由粉末填充改为制粒后填充;不含挥发性、热敏性成分的口服液体制剂,由流通蒸汽灭菌变更为终端无菌灌装工艺,或增加流通蒸汽灭菌工序;滴丸滴制过程中变更加料顺序,降低配料温度、滴制温度、冷凝液温度,变更滴距。以上都属于“Ⅰ类变更”,涉及以上变更的生产厂商应该都可以松一口气了。此外,“含挥发性成分、热敏性成分的口服液体制剂,由流通蒸汽灭菌变更为终端无菌灌装工艺,或增加湿热灭菌工序”为“Ⅱ类变更”;“缓释/控释制剂中缓释材料种类或用量变更”属于“Ⅲ类变更”。

  2017年版指导原则首次提出,如果通过其他科学研究获得充分的证据,证明工艺变更对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可控性不会产生负面影响,可以不必完全按2017年版指导原则的要求做变更研究的豁免。但是,由于“其他科学研究”的定义较为含糊不清,难以确定哪些科学研究才是CFDA认可的证据。

  2017年版指导原则所划分的Ⅰ类、Ⅱ类或Ⅲ类变更的研究,可根据充分的研究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变更对药物的物质基础和吸收利用所产生的影响程度:如划分为Ⅱ类或Ⅲ类变更的,如果有充分的研究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变更对药物的物质基础和吸收利用不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则可按照Ⅰ类变更要求做研究。

  此外,2017年版指导原则一般适用于普通中药制剂,对于处方含毒性药材、生物活性强烈或安全窗较窄的中药按真实的情况进行相应研究。

  2017年版指导原则在“已上市中药工艺变更研究的根本原则”中的“必要、科学、合理”原则里首次提到,要以“质量源于设计”的思路和理念开展生产的基本工艺变更研究,对可能会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进行设计与控制。

  在此原则中,还首次提及了生产设备是为药品质量服务的理念,生产设备的选择应符合生产的基本工艺的要求,企业一定为适应生产设备而变更生产的基本工艺提供必要及合理的证据。

  鉴于中药所含化学成分通常很复杂,其质量的稳定均一一定要通过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来保证,2017年版指导原则要求生产的基本工艺变更后需从产品质量、稳定性、生物学性质等方面做全面的研究,特别是明确要求质量对比研究中需提供变更所涉及的生产工序质量控制指标的比较研究资料,以及拟变更工艺样品(3批)与原生产的基本工艺样品(10批)品质衡量准则中质量控制指标的比较研究资料。

  质量及品质衡量准则研究方面,2017年版指导原则提出能够准确的通过产品特点采用合适的质控方法,视情况增加如指纹图谱(特征图谱)、溶出度检查等检验测试的项目,进行样品质量的对比研究,以尽可能通过检验反映变更前后产品质量的一致性。

  在目前没有更好建立系统性方法学研究中药组方成分时,指纹图谱(特征图谱)或许是一个没有办法之中的办法。建立指纹图谱(特征图谱)的基础是对药材已有充分研究,这会是许多药厂难以持续研究的最大拦路虎。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医学会原副会长吴明江提交的提案是“综合发力推进我们国家医疗器械提升、创新和发展”。该提案围绕医疗器械基础研究、标准体系建设、产需有效结合、鼓励发展国产医疗器械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议。

  吴明江说,截至2015年底,我国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4000多家,其中生产规模在2000万元以下的近90%,过亿元的只有300多家,能够生产较高端产品的企业有2600多家。在常用医用耗材、一次性医疗用品等较低端产品领域,国产医疗器械基本能够很好的满足需要,还可以出口创汇;在超声仪、X线机、监护仪等中端产品领域,国产医疗器械与国外产品竞争激烈,各占“半壁江山”;在高端产品领域,80%以上产品依赖于进口,此类产品的核心技术、材料或核心部件多数被国外公司垄断。

  吴明江说,近年来,国家格外的重视加快高端医疗器械国产化。有关政府部门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搭建产需沟通平台,推动产、学、研、医互动交流和科技攻关,使一批核心设备和关键零部件实现国产化,部分国产医疗器械的市场占有率有效提升。实践表明,我们国家医疗器械产业在中高端产品领域发展的潜在能力巨大。因此,建议国家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以及强基工程、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专项,加大对重点医疗器械关键技术、核心部件、控制管理系统及软件的联合攻关,突破技术瓶颈,为自主创新创造条件。同时,加强行业基础性重要工程技术探讨研究,加强医疗器械批量生产所需的专用制造装备、检测装备、工艺技术、可靠性研究、稳定性研究等产业化应用工程技术探讨研究和服务能力建设。

  吴明江还建议,加大政府投入,建立完整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测试标准、临床应用综合评价体系,鼓励企业制定实施高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作的完整过程管控标准、产品及服务标准;建设第三方检测平台及政府监管相关数据库,为生产、使用和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长期以来,我国高端医疗器械一直依赖进口,而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往往以生产中低端产品为主,技术上的含金量较低、产品附加值低。政府应鼓励国内医疗器械企业未来的发展,并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国内医疗器械企业也要整合政府、资本、创业者、科学家等各方面资源争取在技术和质量上达到与国外水平一样乃至超越。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患者的需求增加,广大民众对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工作提出了要求,发现了审评过程中很多不能够满足临床需求的问题。这是发展当中的问题,同样是需要我们机制改革的问题。”为解医疗器械审批迟缓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阜外医院心律失常诊治中心主任张澍建议,“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优化审批流程,建立绿色通道制度,保护我国药品安全上市使用。”

  张澍介绍,目前全世界内关于药品和医疗器械注册都在进行改革。总体来说,美国FDA法规趋向宽松,而欧洲的CE则趋向紧缩,中国的CFDA目前也进行了各项改革,“应该说是很好的时机”。依据世界潮流和在多年的行医经验,张澍总结了目前医疗审评存在的六个问题。

  六是国产医疗器械审评流程上的支持和帮助力度不够,不利于新兴民族企业的发展和国产替代产品的应用。

  一、及时有效地更新并颁布产品的注册法规,按照宪法、发展规律、办法等相关层面进行改变。沿革我国的大政方针,以效率作为医院的考评指标。

  二、真正做到医疗器械根据风险利弊进行审批,简化风险低的产品审批流程,保证高风险的质量。

  三、加强审评队伍的建设。目前相对于需求,我国评审人员远远不足。要显著地增加审评员的数量,增加医务官、专门的统计人员,要招聘专门的有关方面的专家。

  四、建立国家级的药品和医疗器械,创新实验基地,鼓励国内创新,把安全有效进一步落实到专业层面。要尽量的扩大对全国的外部专家团队和专家的聘任制度,完善遴选制度,兼顾专业水平、行业影响力和评估能力。

  五、优化审批流程,优化药品和医疗器械的上市前的临床要求,实际做到上市前临床要求与风险呼吁挂钩,风险低的产品要降低不必要实验要求。

  更多行情,请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或微信菜单“橙e有料。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