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料
浙江省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管理办法
(2009年10月19日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265号公布 2019年8月2日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378号修订 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为了加强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管理,保障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正常运行,保护和改善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城镇污水集中处理及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城镇污水集中处理,是指通过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接纳、输送并利用物理、化学、生物等方法,对城镇污水进行集中净化处理的活动。
本办法所称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包括污水集中处理厂以及接纳、输送城镇污水的管网、泵站和相关设施(不含工业公司未连接城镇污水管网的自有污水处理设备)。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城镇污水集中处理工作的领导,将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规划,通过财政预算和其他渠道筹集资金,统筹安排建设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提高本行政区域城镇污水的收集率、处理率和达标排放率。
第五条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和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确定的城镇污水集中处理主管部门(以下统称污水处理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的监督管理工作。
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依法对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后污染物的处理及排放情况和排放污水的单位、个人纳管污水是否达标做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发展和改革、水利、财政、自然资源、公安、市场监督管理等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的相关监督管理工作。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义务,有权对对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行为进行检举。
第八条设区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污水处理、发展和改革、生态环境、水利等主管部门制定本行政区域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专项规划(以下简称专项规划)。设区的市、县(市、区)污水处理主管部门应当按照专项规划的要求,制定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年度建设规划并组织实施。
第九条城镇建设应当按照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的要求,配套建设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或者预留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建设用地。预留的建设用地未经法定批准程序,不得改变用途。
新建、改建、扩建城镇道路以及居住小区的建设,应当按照专项规划的要求,同步建设相应的接纳、输送城镇污水的管网等设施,并同步投入使用。
第十条新建、改建、扩建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办理项目审批(核准)手续。
第十一条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污水处理设备、工艺与材料应当符合国家和省有关强制性标准。
仅具备处理生活垃圾污水能力的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应当经过技术改造,具备相应的处理工业废水能力后,方可接纳处理工业废水。
第十二条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项目完工并通过相关法定专项验收后,建筑设计企业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组织竣工验收。未经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的,不得投入使用。
第十三条建设单位理应当自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3个月内,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的要求收集、整理项目档案资料,向所在地城市建设档案机构移交。
第十四条城镇污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单位和个人,其排放的污水达到纳管要求的,应当将污水排入城镇污水管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按照规定的条件允许以其他方式排放的除外。
鼓励企业对生产用水进行循环利用;鼓励宾馆、饭店、写字楼、住宅小区等建设中水回用系统,减少污水的直接排放。
第十五条从事生产经营活动需向城镇污水管网排放污水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以下统称排水户),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污水排放许可手续,取得污水排入排水管网许可证(以下简称排水许可证)。按照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需要取得排污许可证的排水户,必须同时取得排污许可证。
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运营单位(以下简称运营单位)应当根据排水许可证和排污许可证的要求,与排水户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
第十六条排水户的污水排放口至污水处理收集管网的连接管道,由排水户负责建设,并应当按照污水处理主管部门规定的接管井位、口径、标高、方式等要求进行施工,经验收合格后方可开通使用。
运营单位发现排水户纳管污水超标,影响污水集中处理厂达标排放时,可以关闭相关排水户的纳管设备。
第十七条排水户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设相应的预处理设施和水质、水量检测设施,并按照排水许可证与排污许可证确定的水质标准和水量排放污水。
(四)不符合相应排放标准的医疗卫生、生物制品、科研、肉类加工等含有病原体或放射性的污水;
因意外事故致使含有前款所列物质的污水排入城镇污水管网的,排水户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消除危害,并向污水处理主管部门、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运营单位报告;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十九条污水集中处理厂的废水排放,应当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第二十条污水集中处理厂的进水口、出水口、水处理关键部位和重点排水户,应当安装水量、水质在线监测监控装置,并与污水处理主管部门和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监控系统联网。重点排水户由设区的市、县(市、区)污水处理主管部门和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共同确定。
在线监测监控装置投入使用前,应当经过依法检定;使用中的在线监测监控装置应当依法定期检定。
污水集中处理厂、重点排水户不得闲置和擅自拆除在线监测监控装置;对发生故障的在线监测监控装置,应当及时修复,并向污水处理主管部门和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一条污水集中处理厂应当具备相应的污泥处置能力,对污水处理运行中产生的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污泥属于危险废物的,应当按照危险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
第二十三条单位和个人向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的,应当按照规定缴纳污水处理费。
污水集中处理厂超过排放标准向环境排放应税污染物的,应当依法缴纳环境保护税。
第二十四条未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经相关主管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建、迁移或者拆除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第二十五条禁止从事下列影响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正常运行和危及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安全的活动:
(一)在污水管道、阀门、检查井等设施上面及污水管道两侧安全保护范围内取土、堆放物品或者搭建建筑物、构筑物;
第二十六条工程建设涉及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建筑设计企业或者施工单位理应当在项目开工前向运营单位查询地下污水管网情况。工程施工可能影响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安全的,建设单位或者施工单位应当与运营单位协商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因工程施工对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造成损害的,建设单位应当予以赔偿。
在污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上下或者两侧埋设其他地下管线的,应当符合国家和省有关技术标准和规范,并遵守管线工程规划和施工管理的有关规定。
第二十七条运营单位负责污水集中处理厂、泵站、管网、再生水利用和污泥处置设施的维修养护。
第二十八条因工程施工、设备维修等原因,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需要临时停运的,运营单位应当提前48小时通知排水户。
因设备大规模检修,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确需停运或者部分停运的,运营单位应当制定相应替代或者应急补救措施方案,提前15个工作日向当地污水处理主管部门和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告,通知排水户,并通过新闻媒体发布公告。
因突发事件导致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停运的,运营单位可以先进行检修,同时通知排水户采取必要的措施,并在1小时内向当地污水处理主管部门和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告。恢复正常运行后,运营单位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向当地污水处理主管部门和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提交应急处理工作报告以及相应的评估报告。
第三十条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维修养护的,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应当制定中毒、窒息等事故抢救预案,进行有害气体浓度的检测;在施工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规定,指定专门监护人员进行安全监护。
第三十一条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维修养护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支持、配合,不得阻挠和干扰。
第三十二条电力部门应当保障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行的用电需求。因故确需停止供电的,电力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事前通知运营单位。
第三十三条运营单位的确定应当通过招投标等公平竞争方式进行。运营单位应当依照国家有关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规定取得城镇污水处理特许经营权。
第三十四条运营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设区的市、县(市、区)污水处理主管部门报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终止特许经营协议,并实施临时接管:
有关临时接管的具体方案,由实施临时接管的污水处理主管部门制订,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十五条污水处理主管部门、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应当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规范的规定,加强对城镇污水集中处理工作的监督和管理,依照各自职责查处违法行为。
第三十六条排水户纳管污水水质和污水集中处理厂的污水处理水质的监督检测,由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污水处理主管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排水户和运营单位应当配合监督检测,如实提供有关情况,不得阻挠、妨碍检测。
运营单位应当建立水质检测化验制度,并向污水处理主管部门和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及时、准确报送污水处理水质与水量、主要污染物削减量等信息。
第三十七条污水处理主管部门和运营单位应当开设公开电话、网站等渠道,及时受理公众对污水处理的意见和投诉,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及时处理并予以答复。
对污水处理过程中发生的污染事件情况及处理结果,应当向公众公开,接受公众监督。
第三十八条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已有法律责任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九条运营单位在排水户纳管污水未超标的情形下随意关闭排水户纳管设备的,由污水处理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2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并可以在新闻媒体上公布违法事实和处理结果。
第四十条因纳管污水严重超标导致污水集中处理厂设备损坏无法运行的,严重超标排放污水的排水户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四十一条污水处理主管部门、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有权机关按照管理权限依法给予处分:
相关资讯
-
2024-12-12
负面晋级未成年请自觉脱离 - 负面晋级未成年请自觉脱离下载手机版V
-
2024-12-10
一汽大众捷达VS5出售库存车 低开发票
-
2024-12-10
国铁集团11月1日起推广客运电子发票服务 可通过12306开具
-
2024-12-10
特种工程塑料:塑料界的“特种兵”
-
2024-12-10
【江苏鑫泉环保】淄博食品级PPS滤袋高效除尘
-
2024-12-10
杭州抖音运营公司排行榜(十大抖音代运营公司排名)
-
2024-12-09
发票章丢掉要不要登报
-
2024-12-09
2024凤凰传奇演唱会深圳站何时开售